软推广平台 > 知识视界 > 正文
双节营销的核心不是“搞个大新闻” 而是传递人文温度
2025-10-04 08:48:27 来源:

  短视频软推广平台讯 国庆遇中秋的“超级黄金周”,向来是企业宣传的黄金窗口期。但每年总有品牌因用力过猛或细节疏忽,把节日营销做成“翻车现场”——从过度煽情引发反感,到合规问题被监管点名,再到同质化内容被淹没在信息流里。想要借双节实现 “品牌升温”而非“口碑降温”,企业需要避开雷区,找对宣传的“正确打开方式”。

北京-图片来源编辑网 太阳王

  首先,避开3个高频雷区,守住宣传底线

  1.别让“家国情怀”变“强行捆绑”国庆的家国主题容易引发共鸣,但生硬关联品牌会显得功利。

  2.警惕“中秋营销”踩合规红线中秋送礼场景易触碰广告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。宣传前需确认:促销规则是否透明、礼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、金融/医疗等特殊行业是否合规。

  3.拒绝“同质化”,别做“复制粘贴”式内容双节期间,“月亮”“灯笼”“家国”等元素被反复使用,同质化内容很难吸引关注。

  做好4个关键动作,让宣传“有温度更有效”

  1.用“真实场景”替代“空洞祝福”

  消费者对“节日快乐”的模板化祝福早已免疫,真实的用户故事更能打动人心。

  2.平衡“促销”与“情感”,避免“唯销量论”

  双节促销是常态,但只谈优惠会削弱节日氛围。建议采用“情感+福利”双轨模式。

  3.把控传播节奏,别让“宣传”变“打扰”

  双节期间用户注意力分散,高频次推送易引发反感。企业可分阶段规划传播:节前1周聚焦“节日场景预告”,比如文旅企业发布“国庆出游攻略”;节中3-4天侧重“实时互动”,像餐饮品牌发起“晒中秋家宴”话题挑战;节后1-2天做 “温情回顾”,比如收集用户的双节故事制成合集,延长品牌记忆周期。

  4.结合“地域特色”,拉近与用户的距离

  不同地区的双节习俗差异,是宣传的“差异化密码”。北方企业可围绕“中秋赏月、国庆逛庙会”设计内容,南方企业则可结合“中秋博饼、国庆龙舟赛”等特色活动;甚至同一品牌的不同区域门店,也可推出本地化宣传,比如西安门店做 “中秋唐宫夜宴主题体验”,苏州门店搞“国庆园林文化打卡”,让用户感受到 “品牌懂我”。

 

  双节宣传的核心,从来不是“搞个大新闻”,而是通过节日场景传递品牌的“人文温度”。避开刻意煽情、合规风险与同质化陷阱,用真实的故事、贴心的服务、差异化的内容与用户沟通,才能让品牌在双节的热闹中,真正走进消费者心里。